颅脑损伤

所属科室:外科

    颅脑损伤(head 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   
    软组织损伤中头皮下血肿较多,不必特殊处理,经常可自愈。头皮裂伤出血甚多,应早期清创缝合。头盖部的线样骨折无需处理。较大的凹陷性骨折应早期整复。颅底骨折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应视为开放颅脑损伤,极易逆行感染,因此脑脊液漏的处理是引流勿堵、消炎待自愈,少数不愈合者可择期外科修补。 
    原发性脑损伤常见为脑震荡,病人有肯定的外伤史,伤后立即意识丧失,短时间清醒,往往不能回忆受伤瞬间过程,对症处理可愈,脑挫伤和挫裂伤是枕顶部着地形成对冲伤,脑组织在颅内大块运动,与前颅凹和中颅凹底摩擦,致脑组织挫伤或挫裂伤,可引起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腰穿可有血性脑脊液),一般要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颅内血肿。 
     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在脑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可为局部或全脑性;若挫伤较重,局部出血较多,则可形成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若颞部颅骨骨折损伤硬脑膜中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以上病理改变均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脑水肿应保守治疗(如脱水、给予激素及限制入量)。颅内血肿原则上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而且应早期手术,一旦形成脑疝,预后危险。

相关医生

医患问答

更多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分析...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是脑损伤后常见的伴发症状,由于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病情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为此,分析这类精神症状的特点,做好病人的康复指导,保证病人安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型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右侧边眼神经损伤...

病情分析: 你好,建议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意见建议: 康复治疗一般在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可以进行。康复的项目应该主要包括右侧肢体的活动训练(针对半侧手臂不能动),一般康复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先做一个评定。对于他的言语最好也要训练。还有就是针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些训练。

什么是颅脑先天畸形? ...

颅裂好发于颅骨的中线部位,颅顶及颅底均可发生。以枕部多见,也见于额顶部;颅底部者可自鼻根部、鼻腔、鼻咽腔或眼眶等部位膨出。个别病例可向侧方膨出。   隐性颅裂,外表无包块。囊性颅裂可分为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后者囊内含有组织,或部分扩张的脑室等。这种情况下,头颅常为小头,而膨大部分特别大。包块基底或大或小。

颅脑先天畸形应该如何治疗 ...

主要是手术治疗。巨大型脑膜膨出,已造成严重智力低下、瘫痪、失明等神经症状者不适手术,疗效不佳,其它可行手术。关于手术时间的选择,意见不一,可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时施行,也可在稍长大之后再行手术,以利组织修复与整形。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膨出包块,包括可能切除的囊内容。将硬脑膜缺损及软组织缺损修补,这是手术中的重要步骤,颅骨缺损一般可不做修补,但某些部位如鼻额部骨缺损、眶距过宽,可以手术矫正。   手术方法可以从颅外与颅内进行,颅外法适用于枕部、顶部膨出及个别的鼻根部骨缺损较小的病例;颅内法主要用于颅底鼻根部、鼻咽部或眼眶部膨出。或采取联合手术。

颅脑先天畸形并发症 有哪些...

1.脑裂性孔洞脑:是脑发生上的真正缺损,其特征是大脑皮层灰质异位,多小脑回和纤维变性,一般为双侧。对称性与脑室相通,也可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其囊壁为室管膜。而脑穿通畸形的囊壁为结缔组织,有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借此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2.良性脑囊肿:即所谓的假性脑穿通畸形。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O.4~1%,是一类不与脑室交通的单发性或多发性脑空洞。由透明的菲薄的膜包裹着无色清亮的液体。其病因可能为生产时脑血管损伤所致,多沿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发生。借助CT可将两者鉴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