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拔罐治疗带下病

1.肾俞、白环俞、次髎、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方法: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
2.带脉、三阴交。白带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丘骨;黄带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赤白带配气海、关元、上髎。
方法:除隐白外,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白带用补法,黄带用泻法,赤白带用平补平泻法)。如为白带,罐后加灸。隐白只针刺不拔罐。
3.小肠俞、次髎、带脉、关元。湿热型配三阴交、阴陵泉;寒湿型配肾俞、命门;阴痒配蠡沟。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
4.选穴:命门、次髎、带脉、气海、 三阴交、太溪。定位:命门:见前。次髎:在舐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 适对第二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 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舐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 中突起处是第一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二舐椎棘突之间即第二紙后孔,此为取穴 部位)。

带下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