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

所属科室:内科

1921年Hall定名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或Wilson氏假性硬化症,后人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欧美流调统计,本病发病率为0.2/10万人口,患病率为1/10万人口,杂合子为 1/4000人口。日本资料患病率约1.9~6.8/10万人口,杂合子高达6.6~13/1000人口。中国虽缺乏本病的流调资料,197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HLD患者已近3000例,可见本病在中国并不少见。本病已明确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脏、肾脏及角膜大量沉着,而由于铜离子在各脏器沉积的先后不同和数量不一,临床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震颤、扭转痉挛、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祖国医学分别归属于“颤症”、“癫狂”、“黄疸”、“积聚”、“鼓胀”等范畴。
HLD的肝脏病理变化,一般呈小叶性肝硬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光镜示肝细胞严重坏死,肝纤维囊高度细胞浸润;萎缩的肝小叶内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组织化学证明肝组织内不规则岛状分布的铜颗粒沉着。电镜下肝细胞浆内出现大而不规则、高电子密度的 溶酶体,内含大小不一的致密颗粒和低密度脂滴,有界膜包绕,部分界膜不清,组化证实有大量铜沉积.大脑半球常呈现不同程度萎缩,基底节额断面见豆状核色素沉着加深,可见软化空洞灶;不少病例在额叶、丘脑、内囊等处出现软化灶光镜:主要在基底节及其周围见小软化灶、脱髓鞘灶、异常血管增生灶及胶质细胞增生等,后者的特征变化是,出现变性星形细胞(AlzheimerⅠ型细胞)和Opalski细胞,尤以变性星形细胞Ⅱ型最为常见。

相关医生

医患问答

更多

梅核气怎么治疗?

你好,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多发生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或癔球.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时轻时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纳呆,困倦,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暗,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肝切面形态稍大,肝内回声不均,在肝内可见...

转移性肝癌晚期症状在全身的表现有:消化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指导意见: 肝癌晚期患者或家属应多了解肝癌晚期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肝癌晚期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

肝性脑病肝肝硬化怎么办? ...

你好, 中医中药是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中医治病的特点就是辩证治疗, 建议:因人而异的组方,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的身上治疗的方法就不一样,所以用中药治疗要根据病情组方给药.

肝区有多个血管瘤不变化 ,但肝区发痛

你好!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肿瘤直径<5cm者,无症状的者,不需治疗。 平时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以免血管瘤破裂,定期复查,随诊即可。如果大于5厘米,建议手术治疗。

我做的CT,肝,胆,脾,检查结果是,肝...

你好!医院CT检查发现,有肝内胆管结石,其多数没有症状,出现症状时可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 指导意见: 肝内胆管结石指的是肝内小的胆管结石,并不是平常所说的胆管结石,现在没有一种仪器能够只将结石取出的,多是出现症状,结石增大是,切除有结石的肝叶。建议定期的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