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与普通性黄疸有什么区别

溶血性黄疸是在新生儿来说主要见于就是同族免疫性溶血,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母亲是O型血,孩子是A型血或B型血。另外一种就是母亲是RH阴性血,孩子是RH阳性血,但这种情况下会引起溶血,但是ABO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溶血性黄疸发生的相对比较早,程度进展相对比较快,普通性黄疸只要胆红素水平高的时候,它同样会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的决定因素与早产还是足月等因素是有关系的。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儿子出生后第二天测试黄疸值为9.6,第三天升为14.5,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我有溶血性的贫血,最近呢我因为结婚了打...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属中医的“黄疸”、“急黄“、“虚劳”、“积聚”等范畴。红细胞破坏过多是由于遗传﹑免疫代谢﹑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等造成。临床以贫血、黄疸、脾大等为主要表现。主要分为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和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西医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方法治疗。

黄疸主要因素是胆红素吗?...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