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在生理性黄疸之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皮肤颜色像橘子皮一样,新生儿能吃能睡精神很好。如果抽血化验胆红素,胆红素多在每100ml血20mg以下。并且新生儿的肝脏和脾脏不大,无贫血、白细胞数不高,肝功能正常。如果停止母乳喂养,则3~6天左右血里的胆红素恢复正常,黄疸亦逐渐减轻。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或采用少量多次哺喂的方法。停喂母乳期间,要用吸奶器将乳房吸空,防止乳房泌乳减少。停用母乳3~4天后黄疸就会明显减轻。如果是这样,应该再恢复母乳喂养,即使黄疸再加重也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以后随着月龄增长黄疸会逐渐消失。

母乳性黄疸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